北京时间 9 月 12 日,据《太阳报》独家报道,由于本赛季无缘欧战且意外在联赛杯被英乙球队淘汰,曼联正考虑利用赛季中周中的空闲时间,通过赴海外举办友谊赛的方式,弥补高达上亿英镑的欧战收入损失。这一计划不仅关乎经济层面的 “止损”,更希望通过与顶级对手的半竞技性较量,优化球队备战节奏,同时为球员提供换环境激励的机会,成为曼联本赛季 “商业与竞技双赢” 的新尝试。
背景:赛事空白期凸显,上亿欧战损失成关键动因
本赛季的曼联在赛事征程上开局便遇 “断档”:无缘欧战(欧冠、欧联杯)意味着球队失去了欧洲赛场的曝光度与赛事收入,而联赛杯早早被英乙球队淘汰,更让球队在圣诞节前仅剩一场周中比赛可打。据测算,欧战资格带来的收入(包括转播分成、门票销售、赞助激活等)通常可达上亿英镑,这一空缺成为曼联管理层亟需填补的 “经济缺口”。
赛事数量的减少还带来了备战层面的问题:除三个国际比赛日外,曼联在两轮英超之间最长可能出现 8 天的间隔期。过长的空闲时间若仅依赖日常训练,易导致球员状态下滑或训练疲劳,而半竞技性的友谊赛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 —— 通过与顶级球队的实战对抗,既能保持球员竞技状态,又能为战术演练提供实战场景,比单纯的训练更具针对性。
正是基于 “经济止损” 与 “竞技备战” 的双重需求,曼联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友谊赛:选择与同样没有欧战资格的顶级球队交手,既能保证比赛质量,又能借助海外商业赛的模式获取额外收入,形成 “一举两得” 的解决方案。
计划:锁定多支顶级对手,海外办赛分账模式灵活
根据《太阳报》披露的信息,曼联已初步圈定了潜在的友谊赛对手名单,均为欧洲足坛有实力但本赛季同样无缘欧战的球队,包括 AC 米兰、RB 莱比锡、拉齐奥、塞维利亚等。这些球队不仅拥有足够的知名度与球迷基础,能保障比赛的商业价值,其竞技水平也能与曼联形成 “势均力敌” 的对抗,确保友谊赛的实战意义。
在办赛地点与收入分成上,曼联的计划展现出灵活性。报道指出,球队可能选择阿联酋等海外地区举办比赛 —— 这类地区对顶级足球赛事的商业需求旺盛,能提供丰厚的办赛资金与赞助支持。收入分成方面,将根据对手的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调整:若与 AC 米兰这类全球知名球队合作,双方可能采用 “平分收入” 的模式;若对手为 RB 莱比锡、拉齐奥等区域影响力较强的球队,曼联则有望拿到更大比例的分成,进一步提升收益规模。
这一模式并非曼联首次尝试:上赛季结束后,球队的亚洲行收入约 780 万英镑,今年 7 月的美国之行收入也与之持平。尽管单场友谊赛的收入与欧战上亿英镑的规模相比 “九牛一毛”,但通过多场赛事的积累,仍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球队的经济压力,同时维持全球范围内的球迷关注度与品牌曝光度。
附加价值:海外集训促团建,换环境激励球队状态
除经济与竞技层面的直接收益外,海外友谊赛还附带 “团队建设” 与 “状态激励” 的额外价值。此前《太阳报》便透露,曼联主帅阿莫林曾考虑带球员在周中进行海外集训团建,他认为脱离熟悉的训练环境,能增强球员之间的沟通与凝聚力,尤其对本赛季状态起伏的曼联而言,团队氛围的提升至关重要。
从球员心理层面看,长期在卡灵顿基地进行重复训练易产生疲劳感,而海外比赛与集训能提供 “新鲜感”:换一个赛场、接触不同的球迷文化,既能让球员暂时摆脱联赛压力,又能通过新环境激发训练与比赛的积极性。报道中提到,曼联的任何一次出国旅行,都有望获得与阿森纳 2 月前往迪拜拉练相当的收益 —— 这意味着 “旅行 + 比赛 + 集训” 的模式,既能赚钱,又能提升球队状态,形成 “良性循环”。
目前曼联尚未对海外友谊赛计划做出最终决定,但从多方反馈来看,这一方案已获得管理层与教练组的初步认可。若计划落地,不仅能帮助曼联在经济上 “止损”,更能为球队的赛季备战注入新的活力,尤其在英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通过优化训练与比赛节奏提升球队竞争力,或许能成为曼联本赛季冲击好成绩的 “隐藏筹码”。
对曼联而言,海外友谊赛的意义已超越 “弥补损失” 的单一目标:它既是球队商业运营能力的体现,也是对竞技备战模式的创新。如何在 “赚钱” 与 “赢球” 之间找到平衡,如何让友谊赛真正服务于联赛成绩,将是曼联在推进这一计划过程中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—— 而这一尝试,也将为其他面临类似赛事空白期的顶级球队提供参考样本。